
兒童早期齒顎矯正
您還在等孩子換完牙
再開始思考牙齒的排列與健康問題嗎?
一口健康整齊的牙齒,燦爛笑容是孩童自信與活力的象徵。然而,過度精緻飲食、不良咀嚼及吞嚥習慣,常在混合齒列期(6~10歲)引發暴牙、排列不整、深咬或開咬等問題。
何謂早期矯正?
您還在等孩子換完牙才開始思考矯正?
其實,早期齒顎矯正可於乳牙與恆牙並存時介入:
-
引導牙弓發育,為恆牙排列打造理想空間。
-
糾正不良習慣,同步改善呼吸、姿勢與睡眠品質。
-
簡化後期治療,減少成年期複雜矯正負擔。
把握黃金矯正期,寶貝牙牙醫專業團隊結合行為管理與數位科技,為孩子設計輕鬆有趣的矯正方案,讓他們從小擁有健康咬合與自信笑容,快樂無憂地成長!
-
介入時機:多於混合齒列期(乳牙與恆牙並存)進行,通常為6~10歲。
-
治療目的:利用功能性矯治器或局部矯正器具,如擴弓器、MRC肌功能器,改善顎骨生長及舌肌、口唇功能。
主要優勢
-
簡化後期治療:及早矯正骨性與咬合問題,可減輕成年期的複雜矯正負擔。
-
預防嚴重錯咬合:防止深咬、開咬或交叉咬合加重。
-
改善呼吸與習慣:協助轉變口呼吸、舌推牙等不良習慣。
-
心智配合度高:兒童對新器具適應好,配合度優於青少年或成人。
還要等小孩換完牙才做矯正嗎?
不必等待所有恆牙完成替換。
-
早期矯正針對顎骨發育與功能問題,在混合齒列期就應該介入治療。
-
部分複雜案例仍須待全部恆牙替換後進行全面矯正,但早期介入能大幅減少後期治療時間與侵入性。
治療流程概述
-
初診評估:3D口腔掃苗、X光及口唇舌功能檢查。
-
功能矯正:使用擴弓器、肌功能矯治器(Myobrace)等。
-
混合齒列管理:空間維持、局部導正。
-
全面矯正銜接:待第二期恆牙萌出後,轉入傳統或隱形矯正方案。
寶貝牙牙醫專業團隊將根據每位孩子的發育狀況,訂製最適合的早期矯正計畫,助力健康顳顎發育,為未來自信笑容奠定穩固基礎。

MRC肌功能矯正
MRC 肌功能矯正是一種以改善口唇、舌頭與咀嚼肌群功能為核心的早期預防性矯正訓練,透過專利口腔肌訓裝置與口腔運動,優化牙弓發育與呼吸模式。
適應症
-
口呼吸或舌頭不正確的休息位置(舌推牙)
-
不良口腔習慣(吸手指、咬唇、口咬筆桿)
-
錯誤吸吮模式,導致上顎發育不足
-
輕度牙列擁擠與間隙問題
核心原理
-
肌肉重訓:透過 Myobrace搭配正確的肌功能訓練活動,訓練舌頭上升、雙唇閉合與正確吞嚥模式。
-
呼吸矯正:引導鼻呼吸,促進上氣道健康與面部骨骼發育。
-
牙弓擴張:通過肌肉牽引自然擴寬牙弓,為永久齒排列留出足夠空間。
-
習慣改正:利用遊戲化練習和家長指導,逐步改正不良口腔動作。
主要優勢
-
非侵入式:利用肌功能訓練與矯正器具,減少傳統矯正器的需求。
-
預防為主:早期介入可降低未來複雜矯正需求與成本。
-
提升呼吸健康:建立良好鼻呼吸模式,改善睡眠品質。
-
協同成長:伴隨顎面發育,達到自然矯正與功能平衡。
寶貝牙牙醫引進 MRC 肌功能矯正,搭配矯正專科醫師的治療規劃,結合行為管理與專業指導,幫助孩子從肌肉功能層面入手,開啟健康矯正黃金窗口,打造自然、穩定的牙弓發育與美麗笑容。

兒童隱適美
隨著數位技術與貼心設計的進步,兒童隱形矯正成為替代傳統鋼牙的創新選擇,兼顧美觀與舒適,適合早期輕度齒列不整的兒童。
適用年齡
-
6–12歲恆牙陸續萌出時期
-
實際須依孩子配合度與口腔發育速度個別評估
主要優點
-
美觀隱形:透明牙套幾乎看不見,減少孩子在校社交壓力。
-
可拆卸飲食:用餐、刷牙時可自由取下,維持良好口腔衛生。
-
舒適安全:無金屬刮傷黏膜風險,提升配戴適應度。
-
家長參與:透過監控App提醒牙套更換及口腔衛生保持狀況,家長與醫師可遠程監測進度。
家長與醫師建議
-
建立習慣:配戴初期可搭配計時器或遊戲化任務提升孩子配合度。
-
做好清潔:牙套與牙齒每日雙重清潔,避免牙菌斑堆積。
-
監測成效:透過監控App口內掃描,及時調整計劃。
寶貝牙牙醫結合 Invisalign First透明矯正技術、DentalMonitoring智慧監控技術與溫馨行為管理,為孩子打造輕鬆、有趣且高效的早期矯正體驗,助力健康美麗的笑容成長。

自鎖式矯正器
兒童自鎖式矯正器結合專利托槽與內置卡扣設計,去除傳統橡皮圈,提供更高舒適度與效率,特別適合耐心與協調能力有限的兒童。
適應症
-
乳牙及恆牙混合期牙列擁擠
-
間隙或輕微錯咬合(如深咬或開咬)
-
曾接受早期矯正,需繼續調整牙齒排列
核心特色
-
內建卡扣設計:托槽內部自帶滑槽,自動鎖定弓絲,省去綁橡皮圈步驟。
-
摩擦力降低:弓絲與托槽間阻力小,能更加平滑地移動牙齒,減少疼痛。
家長注意事項
-
深度陪伴:協助孩子維持口腔清潔,鼓勵其正確潔牙。
-
監測佩戴:確保按時就診與調整,掌握治療進度。
-
飲食配合:避免硬、黏性食物,保護矯正器與弓絲完整性。
矯正方式比較

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相同,醫師會說明哪種方式最適合唷!